2011年以來,國內外經濟增長減速,進口500不銹鋼欄桿行業遭遇高產能重壓,鋼貿商們已經先于鋼鐵企業感受到了市場的“寒意”。截至目前,上海地區逾萬家鋼鐵流通企業中,已有近一半已經倒下,而華東地區的鋼鐵流通企業也倒下了20%~30%。究其原因,“錢荒”的突然來襲,成為了壓倒鋼貿商們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“寒冬”中,為數眾多的鋼貿商該何去何從,中國金屬材料流通協會秘書長陳雷鳴呼吁,國內鋼鐵流通企業必須加快從貿易商向服務商的轉型,同時有效延伸產業鏈,提升抗風險能力。
談及如何走出當前的困境,陳雷鳴認為,鋼鐵流通企業必須實現從貿易商向服務商的轉型,從賭行情、賭差價過渡為拼服務。同時,延伸產業鏈,從事深加工,縮短供應鏈也是轉型之策。
“相比單純的鋼材貿易,可以說,深加工的每個環節都是一個利潤點,發展深加工將提升鋼鐵流通企業的抗風險能力。”陳雷鳴表示,甚至一些實力較強的鋼鐵流通企業,通過參股鋼廠、參與鐵礦石貿易、與鋼廠合建加工配送中心等方式來分散風險,提升綜合實力。
值得一提的是,延長產業鏈也就意味著縮短供應鏈,從而降低物流成本,通過提供從鋼廠直達用戶的“點對點”服務,省去中間倉儲環節。
在陳雷鳴的眼中,與鋼鐵行業一樣,經歷了前段時間的高速發展,鋼鐵流通行業目前已經步入了平穩發展階段。經過至少三至五年的調整周期,更大規模的優勢企業將出現,而中小企業的運作也將更加規范,整個鋼鐵流通市場勢必得到凈化。
|